新快报讯 孩子要换完牙才能治疗牙齿吗?矫牙只是针对青少年?……每年寒暑假,都是少年儿童扎堆口腔科看诊的高峰期,特别是牙齿不整齐,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咬合功能或面型的生长发育,通过矫正,可以把参差不齐的牙齿治疗好。那么,青少年牙齿矫正,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误区?记者采访资深牙科医生进行了解。
误区一:张着嘴巴就是口呼吸?
“每天都接诊很多怀疑孩子是张口呼吸带娃来就诊的家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张着嘴巴,就是张口呼吸,事实上,这其中有很多误解。”四川大学华西口腔正畸学硕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正畸科主治医生廖春晖指出,少年儿童在睡觉、看电视、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候,都会唇分离,但实际上,只是张着嘴巴而已,他们还是用鼻子呼吸的。
那如何判断,孩子是在张嘴呼吸呢?
廖春晖医生推荐一个辨别是否有口呼吸的简便方法:取一块冷却的双面镜,水平置于鼻孔与上唇之间,观察镜面雾珠形成的情况,借此判断是存在口呼吸。或者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拿一块硬纸板隔开鼻子和嘴巴,判断孩子睡觉的时候呼吸气流走向。
更精确的检测方法则需借助专业仪器“口鼻气流同步测定仪”进行。
误区二:换完牙才能矫正?
廖医生表示,如果孩子存在颌骨发育不调,那么这种情况是需要及时矫正的。比如,地包天也就是我们说的兜齿,是一种比较紧急的错颌畸形。
而乳牙期的地包天一般是牙齿咬合异常,未涉及到骨骼问题,但是到了替牙期就会多少出现功能性和骨性的问题。如果未能及时纠正牙齿反咬合的关系则会导致严重影响颌面部骨骼发育,甚至形成月牙脸。
哨牙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就诊的一大原因。哨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上面的牙齿往外龅。另外一种是下颌骨的发育不足导致骨性下颌后缩,更有甚者两种机制都有。如果未能及时纠正龅牙则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美观,让一个人看起来很凶很丑,而且牙齿前突会导致运动或者摔跤时撞断牙齿。
误区三:拔牙矫正危害大?
“当然不是所有的牙齿矫正都需要拔牙,但是有些情况下,实在没办法,口里的地盘就这么大,还要它们颗颗都排列整齐,确实有些困难。”廖医生指出,其实拔牙是牙齿矫正的常规操作。
当牙齿重度拥挤和牙齿前突的患者一般是要拔牙的。而且拔牙缝在后续的矫正过程中经过医师的调整会慢慢关闭。很多人担心拔牙后会导致老了容易牙松,但其实牙齿松动是因为牙周炎,跟矫正是否拔牙没有主要关系。
误区四:隐形牙套控制差?
牙齿的矫正不需要太大的力量,看似软软的隐形牙套也能矫正牙齿。“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矫正牙齿不需要很大的力!牙齿其实在矫正移动过程中只需要几十克的力量,所以隐形牙套形变产生的力能够像固定牙套一样使牙齿产生移动。”廖医生科普道,通过一副副的隐形牙套,牙齿会在牙套的形变下排得整整齐齐。而且有一些固定矫正很难做的病例,尤其是推磨牙向后,隐形矫正能够有更好的效果。
误区五:矫牙只是针对青少年?
“矫牙不是青少年的专利,只要牙周健康,牙齿就能通过施力移动。”廖春晖医生表示,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是颌骨、牙骨质、牙周膜的生物学特性。
一、颌骨的可塑性,颌骨尤其是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最活跃的部分。颌骨的改建包括增生和吸收两个过程,这是颌骨的重要生理特征,也是正畸治疗的基础,所以矫治过程中颌骨的变化主要是破骨与成骨的平衡的生理过程。
二、牙骨质的抗压性,在同一正畸施力条件下往往只有牙槽骨的吸收,却没有或只有少量的牙骨质的吸收。
三、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性,正畸矫治完成后经过保持,牙周间的宽度、牙周膜与牙槽骨以及牙骨质的连接都能恢复正常。
另外,医生提醒,矫牙治疗期间都需要遵医嘱佩戴牙齿矫正器,并定好时间,定期进行复诊,这样医生可以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并及时调整牙套。平时生活中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勤漱口。
采写:新快报记者黎秋玲